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晋中学院产学研统筹推进促进“非遗”传承(2)

来源:晋中学院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12-07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为了让“非遗”更有活力,不少“非遗”传人不再“固守作坊”,而是与高校合作,开辟“非遗”传承的“校企合作”模式。围绕“非遗”项目传承活动的

为了让“非遗”更有活力,不少“非遗”传人不再“固守作坊”,而是与高校合作,开辟“非遗”传承的“校企合作”模式。围绕“非遗”项目传承活动的开展,按照“校地融合、资源共享”的理念,晋中学院在校内建立视听演艺模拟舞台、陶艺基地、书画装裱实训基地、漆艺实训基地等,在校外与大同云冈石窟艺术研究院、平遥古城、清徐葡萄酒厂、介休张壁古堡旅游公司、灵尚绣品等研究所和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。通过挖掘优秀传统艺术传承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,逐渐形成了集“非遗”传承实践、教学研究、创新设计、技能锻炼、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,实现了合作共赢。

晋中学院与非遗传承人携手并肩,通力合作,改革“非遗”教学方式,营建人人知晓、热爱、学习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平台,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,传承民族文化基因不懈努力。

互动:成立“非遗”学生社团

与传统的“非遗”技艺传承方式相比,高校在人才培养、教育环境和创新平台等诸多方面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,更为重要的是高校集中了诸多学科的高层次研究人才,能够帮助非遗技艺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,整合相关学科领域,突破原有束缚,广泛传承,创新发展。而高校社团历来是高校特色文化蓬勃兴盛之地,而今也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。

晋中学院大力支持“非遗”学生社团的建设工作,将其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。2007年以来,一批以发展兴趣爱好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宗旨的学生社团相继成立,热爱民间艺术的学生自发组合在一起,卓有成效地开展各种“非遗”实践活动。美术学院成立了“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”艺术爱好者工作坊;音乐学院成立了“亲圪蛋”大学生民间音乐艺术团和“亲圪蛋”民族风组合。有关传统文化和艺术方向的学生社团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,组织了一系列“非遗”实践活动。例如,观看博物馆“非遗”专题展览活动、参与“非遗”品牌策划活动、参加“非遗”志愿者实践等一系列有意义的专题活动,学生主动参与到“非遗”学习、体验、保护、传承、创新性设计的活动中来。

在“非遗”课程内容的设置上,植根于地方音乐、舞蹈、美术和传统艺术手工艺等优秀的传统艺术门类;在课程内容层次上,兼顾理论、欣赏、实践等多个方面,做到感性和理性相结合、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统一;在课程形式上,采取课堂教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方式,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;在能力培养上,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。

“非遗”学生社团的活动,使“非遗”传承不再是老一辈的老生常谈,而是成为教师、学生和“非遗大师”之间的互动。晋中学院副院长李山岗告诉记者,“非遗”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团体,它既不同于第一课堂的专业学习,又与自身的全面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。各种类型的“非遗”进校园,让大学生近距离了解了“非遗”,也吸引大学生加入感兴趣的“非遗”社团,大学生通过微信、微博等现代先进的科技手段,可以瞬间把各种各样的非遗项目推广、传播到更大、更广的空间范围,打破了一直以地域性形式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“时空限制”,对非遗的推广、传播乃至传承都有积极作用。

来源:晋中新闻网

文章来源:《晋中学院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jzxyxb.cn/zonghexinwen/2021/1207/716.html



上一篇:半挂车追尾事故又发生!晋中消防提醒
下一篇: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与山西晋中理工学院、山西

晋中学院学报投稿 | 晋中学院学报编辑部| 晋中学院学报版面费 | 晋中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| 晋中学院学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晋中学院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